佳佳音乐工作室 上传了钢琴曲
储望华(1941~ )的钢琴改编曲《翻身的日子》创作于1964年,是根据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同名声乐合奏曲改编而成的,也被称为《解放区的天》的姊妹篇。该乐曲采用五声民族调式,以质朴流畅的旋律和火热欢快的节奏为特色,并在保留原曲音乐素材和民族韵味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了钢琴的巨大表现力,以钢琴模仿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成功地模拟了竹笛、管子、板胡、打击乐等多种民族乐器的奏法及音响效果,使钢琴织体华丽而富有生活气息,为音乐注入了鲜活的色彩。
佳佳音乐工作室 上传了钢琴曲
汪立三先生以陕北民歌的曲调作为基础,在1953年创作了钢琴曲《蓝花花》,并参照原民歌的叙事性,在钢琴上充分表现出故事的戏剧性和悲剧性。在创作中,作曲家在第一段用原民歌的主题音调,采用变奏的手法,将主题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呈现,通过两次变奏刻画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在第二段中,作曲家通过第三次变奏,采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跑动,表现蓝花花恐慌、不安的情绪,将情绪推向高潮;第三段是主题的第四次变奏,此时情绪饱满、热烈,与前两个变奏形成对比;尾声是第二次变奏的扩充段落,通过不协和的音调三次模进,左手用五次相同的旋律吧,传递蓝花花的情感独白。作曲家在创作中思路开阔,大胆创新,将五声民族调式与西洋大小调相结合,在五声风格旋律上编配西洋大小调和弦,巧妙地将中西方音乐文化融合在一起。
佳佳音乐工作室 上传了钢琴曲
《浏阳河》以其深厚的民族元素,简明的曲调及朗朗上口的歌词等特点而传唱于全国各地。20世纪70年代王建中先生所改编的钢琴曲《浏阳河》无论是从专业演奏技法、音色腔调、曲式结构,还是从原作的继承上来看,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钢琴曲《浏阳河》吸收了众多的民族艺术特色元素,成为融西洋技法与民族曲调相结合的成功之作。钢琴曲《浏阳河》虽然是由民歌改编而来,但是却具有一种新的韵味和美学价值,这种价值是特定民歌所不具备的。民歌的歌词限制了歌曲的发展,使得歌曲具有一定的时代代表性,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民歌很容易被新生事物所替代,成为时代的回忆被人们偶尔翻出来品阅一下,而钢琴曲则摆脱了歌曲所具有的固定形式,它从听觉上给人以艺术熏陶,而并非歌词从视觉上带给人固定的、明确的思想感情。钢琴曲调随着听者所在环境的不同而对其的理解也不相同,无论从演奏者还是听众在赏阅钢琴曲《浏阳河》时都会不自觉地将自身所理解的传统和怀旧思想与其产生共鸣,它无论是在曲调结构上还是艺术熏陶上,都是中西结合、感染力极佳的经典之作。
佳佳音乐工作室 上传了钢琴曲
花鼓是中国民间歌舞形式之一,作曲家瞿维在1946年创作的钢琴曲《花鼓》是用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变化作为主题,创作的经典钢琴曲。乐曲总共分为三段,开头的引子部分模仿花鼓的声音,打出了特别的节奏,似乎想看到一群打着花鼓的人迎面走来,而且这个节奏一直贯穿全曲。接下来便出现了《凤阳花鼓》的主题,巧妙地是主题完成后,左手部分再一次出现主题,虽然两次主题一样,但是却出现在不同的音区,使人耳目一新,主题的交换,表现了花鼓队伍中男女之间的交替。第一段结束的地方再次出现引子,但是却转了调,和第一次的引子用G大调不同,这里转到了降E大调,乐曲色彩的变化一下体现了出来。第二段引用了《茉莉花》的曲调,本段非常优美抒情,但是这里在《茉莉花》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编,听起来和茉莉花不一样却又似曾相识。第三段左手仍然弹奏第一段的主题,但是右手引入了一个新的主题,而这个主题正是第二段《茉莉花》的变奏,两个主题交融在一起。
佳佳音乐工作室 上传了单谱
孙以强,著名华裔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上海,5岁开始学琴,后进入上海音乐学院系统接受音乐教育,谱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20世纪60年代,我国掀起一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孙以强也来到农村和农民们一起劳作。打谷场上飞扬的稻谷,农民辛勤的劳动场面和丰收的喜悦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作品以江南民间音乐曲调为素材,民族五声调式结合西方三段式结构,运用双手快速交替的托卡塔式技巧,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结构原则相结合,完美表现出热闹红火的谷场劳作画面。
佳佳音乐工作室 上传了单谱
储望华(1941~ )的钢琴改编曲《翻身的日子》创作于1964年,是根据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同名声乐合奏曲改编而成的,也被称为《解放区的天》的姊妹篇。该乐曲采用五声民族调式,以质朴流畅的旋律和火热欢快的节奏为特色,并在保留原曲音乐素材和民族韵味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了钢琴的巨大表现力,以钢琴模仿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成功地模拟了竹笛、管子、板胡、打击乐等多种民族乐器的奏法及音响效果,使钢琴织体华丽而富有生活气息,为音乐注入了鲜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