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国内出了一套教材叫《学音乐最怕走弯路》。我没有看过,但这个标题道出了很多琴童和家长的心声。要从小开始进行严格规范的训练、打好“童子功”,然后就像钢琴考级的定级标准上写的那样,拜厄学完考一级,车尔尼599学完考二级……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学习,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正路。
但同样是最近,我还听说了两个人。这两位都是成人之后才学琴的。第一位开始学琴的时候还是在校大学生。学完车尔尼599就开始弹肖邦夜曲了。学了两年,老师忙生孩子去了,转为自学,弹些德彪西、勃拉姆斯,我听过,弹得很不错。另一位是个开琴行的老头,喜欢弹琴,在音乐学院一带很有名。我以前也听他弹过,水平比较一般,而且不懂换踏板。但最近他的一首舒伯特即兴曲在网上广为流传,受到不少挑剔的爱乐人士的好评,才知道他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前进。而他的学琴之路更为传奇,从前是木匠,50岁开始自学钢琴,现年64岁。不识五线谱,一直在谱上标简谱。
你也许会说,这两个人应该都特别有天赋吧。普通人可不能这样学。
是的,对学音乐来说天赋确实会起一定的作用。但当天赋不是很充足的时候,正规的学习是否能弥补呢?如果你对“正规学习”的概念是我第一段提到的那种,那还真的不是这样。在这条大家认为的正路上,我恰恰看到的是很多热情被磨灭,很多憧憬受到打击。
我们的学法和目标太单一了,用的教材也太单一了。全部的学琴者都盯着一个目标:高大上的音乐会曲目——肖邦练习曲、贝多芬奏鸣曲之类。考出十级、考上音乐学院、比赛得奖。如果达不到目标,那就是中途放弃、是失败。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人,天赋极高,从小严格训练,弹得非常好,可是长大以后,就再也不想好好弹了,靠小时候练的曲目吃老本混日子。上文提到那两位不走寻常路的学琴者,如果让他们也从小按部就班地学,他们的热情能否保持到现在呢?恐怕很难说。
而且,世界在变。连钢琴家的活法都变了。几十年前,一位青年钢琴家能参加一个有影响的国际比赛并且获奖,如果名次不是很靠前就多拿几个奖,职业钢琴家的金光大道就铺好了,开音乐会、出唱片、讲学,名利双收。但现在有的钢琴家就算得过国际大奖,也还要去娱乐圈捡肥皂求人气。有的钢琴家根本不是比赛出身,比如颜艺帝郎朗,而他的走红除了弹得好以外,恐怕“颜艺”占的因素还要更大些呢。更有甚者,有些钢琴家是靠在互联网上传视频发家的,弹得奇葩的反而会受欢迎。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钢琴教育,是否也该与时俱进呢?谁说只有弹车尔尼才是正路?我不想学五线谱只想学首歌弹给女神行不行?我不找老师,自己买书来自学行不行?我想听到喜欢的音乐时能在琴上弹出来,行不行?在网上我也经常看到琴友们提出类似的问题。其实,我想说,都行。学琴的路不是只有一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你怎么入门,全看个人机缘。什么打动了你,就可以请它成为你的领路人。学琴的目标也不一定是成为古典音乐专家,喜欢古典的弹古典,不喜欢古典可以只弹流行,还可以自己创作。
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在学琴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娱自乐了?是否时时感到离你想要的音乐更近一些了?只有认准了这个目标才是正路。如果你的琴声连自己都打动不了,你的音乐还有什么前途呢?
扫一扫 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