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来看, 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情况是越来越好了,儿童接触音乐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就以钢琴教育来说, 学琴的孩子是越来越多, 最小的从2 岁或3 岁左右就开始学琴了, 据说目前受聘于世界顶级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郎朗就是3 岁开始正式拜师学琴的。到目前为止中国琴童的数量在全世界都排在前列。 家长对孩子学琴的态度也是大力支持, 要知道钢琴的学习费用是很高的, 首先, 买一台国产的新钢琴一般在1万左右, 其后的学费一般在每学时70 到150 元之间, 但多数父母都愿意拿出高额费用来让孩子学习钢琴。学琴的孩子虽然很多, 但是能够坚持学习的却很少, 造成这种情况有诸多的原因。
1 许多家长过于功利的目的影响了孩子学琴的正常进程
器乐学习(特别是钢琴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大多数器乐都是一对一的教学, 而且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都没有条件让教师将学生集中起来以小组课的方式相互观摩, 这使琴童与琴童之间, 老师和老师之间, 家长和家长之间因缺少交流、闭塞视听不能得到进步。另外器乐教学与学校教学不同, 学校教学每学期有大考小考来检测学生每一个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器乐教学往往是一个曲子学完马上又学另一个曲子, 一曲接一曲, 日复一日地没有假日的学习。再者, 在老师和家长看来, 平时上课时间首先要保证学校的功课, 孩子练琴的时间少, 假日相对来说有更长的时间让孩子加紧练习, 这就造成了器乐学习没有阶段性。我国自90 年代开始实行器乐考级制度, 器乐考级首先为教师及琴童的学习提供了交流的场地和交流的机会, 也让家长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其次考级为琴童的器乐学习提供了阶段感, 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在通过自身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以此促进琴童继续学习的兴趣。
然而, 也许是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许多家长的不良心态。有家长过于看中考级的利益, 而忘记了让孩子学琴的目的, 为了给自己挣面子, 急于求成地要求老师将孩子考级的程度拔高, 这不仅违反了学习的基本规律, 而且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压力;望子成龙的家长相互间又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 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孩子考几级了, 似乎只要考的级数高的孩子其水平就高, 若老师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考较高的级数, 则老师的水平也就高。家长的这些不良心态极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不踏实甚至养成一些错误的演奏习惯, 例如: 读谱错误; 演奏中不注意把握乐曲的风格; 演奏没有完整性等等。有的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浮躁心态搞起了“应试教学”, 他们不顾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让学生一整年只弹考级的几个曲子, 以便每年都让学生参加考级, 今年考完明年再来。就象有的家长要求的那样, 学一年考三级,学两年靠五级,拼命拔高小孩弹琴的程度, 拔的最快的居然还有学一年考上七级的。
与此同时, 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想也在冒头: 一些普通高校为了显示该校“办学水平高”, 对学艺术和体育的学生特别青睐。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也同意给考到一定级(一般是六级以上) 的琴童加分。在现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下, 哪怕是零点几分之差也会甩掉好多对手。这些因素诱惑着一些老师和家长忽略了让孩子学琴是为了提高孩子艺术审美能力, 学会感受音乐并掌握正确的演奏技能的目的。当然, 考级对那些喜欢钢琴, 又能坚少儿钢琴考级现象及其教学问题的思考持练习, 并能够通过练习弹奏完整流畅的乐曲的孩子来说, 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对那些不喜欢音乐, 甚至感到练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的孩子来说就会成为一种精神压力。考级不是每个人每次都可以通过的, 如果考级失败, 对那些学习弹钢琴本来兴趣就不高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全盘否定, 它会并使孩子丧失学习信心。
什么时候考级, 或考几级, 是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来定的。不能因为别的孩子考了, 家长就感到有压力, 就逼自己的孩子去考。要知道, 音乐的学习特别是器乐学习个体差异很大, 互相攀比只会影响孩子学琴的正常进程。
2 钢琴教学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老师和家长必须分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因为钢琴教育的特殊性, 老师在孩子的学习中起到纠偏引路的作用。然而, 老师每周给孩子上一次课, 能督促孩子练琴的时间毕竟有限, 更多时候是孩子在家练琴, 这样家长就必须在孩子练琴的时候也承担一些教育责任。如果家长认为“我不要孩子学的多好, 只想让他学着玩”, 对孩子溺爱迁就, 就容易造成孩子的懒惰行为, 使孩子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有的家长从小孩一开始练琴时就不认真, 学到后来孩子遇到了困难, 家长没有鼓励孩子坚持, 而是和孩子一样轻易地就放弃了; 有些家长虽然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 从小孩开始学琴起就一直陪着, 但是什么都代替包办, 例如在孩子刚学习识谱的时候, 孩子出现一点错音, 家长立刻就指出来,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因为有人帮他认谱而不再看谱, 养成有错音也不改的坏习惯; 甚至有的小孩刚开始学的时候还认谱, 慢慢的就不认了,一问谱上的东西, 就瞪大了眼睛看着家长, 什么也不知道。这些问题就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学琴本身就是一件艰苦的事情, 他并不象有的人看到的那样, 表面上那么风光。俗话说“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 学钢琴必须是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练琴, 而且为了不断巩固提高演奏的技术水平, 一些枯燥乏味的练习是必须的, 这对天性爱玩的孩子来说要靠自身的毅力来坚持是很困难的。
与上面的相反的情况是, 有的家长却用近乎苛刻的态度要求孩子。有的家长态度粗暴, 当小孩不能很完美的完成作业时, 轻则责骂, 重则就动“黄荆棍”; 在老师上课的时候, 不是指手划脚就是在老师指出小孩错误的时候怒骂学生, 这不仅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 丧失自信心, 产生厌学情绪, 还打断了老师的教学思路, 影响后面的教学进行, 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从孩子的角度来想, 在本该玩的年纪, 每天被父母押着弹至少一个小时的钢琴, ( 可以说, 大多数孩子并不是因为自身喜欢而开始学琴的, 而是父母的强制行为所至)弹琴的时候还要随时担心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弹好而被父母来一顿“斑竹笋炒肉”。曲子是越弹越多, 演奏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越来越难, 越学到后来孩子就越没有兴趣,甚至对钢琴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在这样的情绪下, 孩子就更不会主动学习,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也随之激化, 最后到了家长失去信心和耐性时, 孩子也就罢练了, 到这时候, 孩子与钢琴的缘分也就到头了。
针对这些情况, 我认为首先是家长要摆正对待孩子学琴的心态, 不能超之过急, 其次家长和老师之间要多沟通, 多交流, 使老师对学生在家的练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并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家长和孩子之间也要常常沟通, 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 以便及时引导和纠正。最后是让孩子愉快的学习, 有的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习期间学生就不能弹奏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的曲目, 否则回弹会出问题! 我认为让孩子愉快的学琴, 多弹自己喜欢的乐曲, 使孩子得到在别的学习中得不到的快乐, 比弹出毛病的危险更诱人。而且孩子的一些演奏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就养成的, 老师的作用就是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 只要老师能规范教育, 正确引导, 孩子的坏毛病是能及时纠正的。
3 少儿学习钢琴和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鉴于少儿钢琴考级现象及其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我认为少儿学琴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在视奏学谱的时候应该做到先慢练再逐渐加快速度, 最后在熟练的基础上达到曲目要求的速度孩子在练琴时往往很心急, 一开始就用较快的速度练, 这样学生对于乐谱上作曲家所给予的信息没有完全准确的掌握, 弹奏的时候往往出现错误。慢速练习不但对学生的手型等基本技术的巩固有良好的作用, 对视奏和听觉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3.2 慢慢的增加旋律的难度, 让学生逐渐适应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没有把握好慢练的速度, 以为慢练就是慢腾腾, 干巴巴的把每个音符在琴键上敲出来。这样的演奏是与我们要求的在音乐中寻找目的要求相
背离的, 这样的演奏在练习中不但得不到身心愉悦的享受, 还会被欣赏的人评价为没有乐感, 没有音乐细胞, 以至于听的人痛苦, 弹的人也痛苦! 针对这样的学生, 我建议在其初学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一些他熟悉的简化的短小旋律来学习弹奏, 因为是自己熟悉的旋律, 学生弹奏起来不但有兴趣, 还建立了孩子的信心, 老师在这时的责任就是: 引导学生如何仔细聆听音乐, 体会出钢琴不是打击乐器, 而是在演奏音乐时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美妙音色, 还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双手正确触键和演奏姿势, 也是可以让钢琴发出好听的声音的。在学习中老师还要慢慢的不断的增加旋律的难度, 让学生逐渐适应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达到让学生学会静下心来演奏, 静下心来聆听, 只有孩子专注了才能体会到音乐中的深刻内涵。其实许多小孩的乐感都是很好的,这就要靠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 而不是扼杀在摇篮里。
3.3 老师不仅传授技法, 还要有意识的为学生补充
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从孩子学琴初期, 老师就要有意识的为学生补充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例如基本的谱号, 拍号, 调号和速度记号等。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 老师还应对乐曲进行和声和曲式的分析, 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在学生还不能正确的建立自己的一套演奏指法系统的时候, 老师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用指习惯, 我曾遇到过好几个学生, 他们在别的老师指导下已能将一首曲子弹的很熟了, 但因存在乱用指法的毛病, 所以弹琴时却没办法加快速度, 还弹错音。作为老师不能不重视这一问题的教学。
以上是我从事多年钢琴教学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的来说, 我认为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待“考级”的态度。考级的积极意义在于参加考级可促使琴童在一定的压力下更加认真的练琴, 更加认真的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 并通过考级让孩子了解迁移阶段自己学习的情况, 有学下去的动力。但过于热衷于考级却往往把事情推向消极的一面。我建议家长老师们都要以平常心对待考级, 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扫一扫 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