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琴的练习中,大家对技术讨论的是最多的,不泛有专业的方法和大家自己研究的方法或者自己的体验心得,但是总是还有人在不停的问,都有这么多的答案了,为什么大家还在不停的追问呢?
原因在于大家虽然得到了答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的称心或满意,于是同样的问题大家还在继续追问有没有别的方法。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专业的方法都不能给予大家满意的答案。
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耳朵。当学生遇到了一些弹奏上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时,注意两个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耳朵。当提出这两个问题并加以引导,学生基本能在三遍左右能明显改善。
在练习中,心理问题和耳朵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身体的器官都是由大脑控制的(就像我们要去拿一件东西,不会去想手臂怎么弯曲,手指怎么抓,而是很自然的听从大脑的指挥,大家一起自然的协调就能轻而易举的做到)。所以手指上遇到一些问题时,不是手指单一的问题,更多的是大脑的指挥问题。有时过多的强调手指,反而忽略了弹奏心理和大脑对手指的指挥作用,手指会越弹越紧张,会导致更多的问题。那么耳朵就是监听的作用,会告诉我们哪个手指应该给出怎样的力度,怎样的音色或者情绪。
以弹奏不均匀为例,不均匀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手指没站稳、手指独立性不够等等,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可是我们又希望学生能均匀的弹奏,那怎么办呢?
方法是首先告诉他,是因为他的大脑没有把弹奏的旋律弄清楚,并不是他没有能力弹奏,建立他的自信心。接着让学生唱均匀,然后让他把80%的注意力都放在耳朵上,而不是手指上,用心中均匀的旋律引导手指,用耳朵去发现手指不均匀的地方,然后手指会听从大脑的调整,越弹越均匀,所以这样的一个问题,两三遍的调整,手指也就自然而然的做到了。如果学生养成这个习惯,运用到练习中,那就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
以弹奏没有感情为例,在弹奏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弹奏得了无生趣。是学生没有感情吗?不是,孩子们的感情是很丰富多彩的,只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去发掘和引导。
如果大家发现这样的问题,大家首先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让学生去想象这段旋律是什么样的情景或者怎样的情绪,然后说出来,接着让他在钢琴上表现出他心中的答案,是他开始真正用感情去表现的开始。对于不太善于表现的学生,先去弹奏不同的情绪给他猜,然后让他弹心中不同的情绪,我们来猜,这样的互动,孩子们很自然就有了表现音乐的体会和感悟。让孩子的音乐是从心而发。
所以大家在课堂上过多的让孩子纠结技术,弄得课堂情绪很焦躁或者很乏味的时候,大家不妨尝试这样的方法和引导方式。
(新闻来源:)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