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澳门钢琴协会理事长陈伟民之前,听说“他是一个严肃的人”,但一个做鬼马音乐的人应该古灵精怪,怎么会严肃呢?在澳门蔡高中学,陈伟民接受了专访,畅聊他的音乐梦想,他为钢琴走向大众所做的努力和心路历程,畅聊他的“钢琴+”:“钢琴+流行音乐”、“钢琴+戏剧”、“钢琴+传统文化”、“钢琴+聆听”、“钢琴+梦想”等等,严肃与鬼马并不相悖,严肃认真做事的面孔下是一颗鬼马童真的心。
“我是一个很怕闷的人。”陈伟民说。很多人以为古典音乐曲高和寡,2013年澳门钢琴协会做了一场演出欢庆国庆,观众投入的情绪不是太高,陈伟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隔膜,想把古典音乐做一下包装,改一改演出风格。于是就有了“钢琴+”。当年陈伟民申请参加澳门基金会支持的市民专场演出,推出了《鬼马音乐狂想曲之古典音乐笑赏会》,他和澳门歌手程文政担任主角及演出者,强强联手,“钢琴+流行音乐”别开生面,以轻松活泼搞笑的形式介绍西方古典音乐名曲及澳门流行音乐现状,并希求二者的共融。演出现场爆满,观众反响热烈,对演出给予好评。此后《鬼马狂想曲》连续参加市民专场演出,第二年演出场地扩大,移至澳门文化中心大剧院,加入本地弦乐团、流行乐队、歌手等,第三年又加入戏剧与无伴奏合唱等,创意不断翻新。
为什么要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做“钢琴+”?陈伟民认为,别人看起来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是不一样的,他觉得二者有相通之处,比如其中都有说爱情、亲情等等,他想透过演出带给观众一种信息——在社会生存生活要“和”,要合作,要相互聆听,彼此尊重,和而不同,不能妄自尊大。从事艺术的人都比较有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合作是很难的,陈伟民他们排除了众多困难去完成一场场演出,完成一次次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他强调,“古典音乐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是贴地的,不是离地的,一定要扎根于人民当中”。
文以载道,乐以载道,陈伟民不断思索着音乐形式及其思想性的创新,“钢琴+”也越来越有了别样意味。2017年是澳门钢琴协会第四次参加市民专场演出,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融合钢琴、戏剧、电子音乐、弦乐四重奏、舞蹈、多媒体影像等,成为一场综合性演出,即《鬼马音乐狂想曲之三个小生去长征》(以下简称《三个小生去长征》)。其初衷是陈伟民发现澳门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年轻人对自己的目标不确定,对金钱好奇,所以这一次他将之前的主题打破,不再呼吁大爱、聆听、尊重与合作,而是从全新的视角讲述一个现实与目标、梦想斗争的故事,用演出去唤醒观众对梦想的向往,让观众看完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去寻觅,去为之奋斗。
“《三个小生去长征》取长征的精神,就是要坚持目标,坚持梦想。”陈伟民介绍。《三个小生去长征》讲述三个年轻人的逐梦故事,时间坐标是未来。在未来的一座小城市里,灯红酒绿,娱乐设施林立,一片繁华景象,经济利益为先是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三个年轻人,一个在赌场里弹琴,想弹自己选择的曲目而被老板威胁要开除;一个喜欢唱歌而爸爸妈妈让他去学钢琴;一个是编剧,想编一部讲长征的剧,但没有爱情没有英雄就没有票房。三个小生各自面对着人生的难关,面对金钱,面对亲人,面对社会,他们一度向现实妥协低头,最终选择坚持目标与梦想,用音乐开展一个又一个的长征之旅。其中陈伟民扮演的正是第一个小生“乐生”,为音乐而生。因为涉及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剧本推翻了很多次,不断修改磨合。剧中反映社会现实,编剧怕讲太多,陈伟民告诉编剧“不要怕,去写吧,艺术是反映社会的镜子,我们不是要说澳门的不是,而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思考”。
澳门钢琴协会每年的两个保留项目是《乐友汇聚》和《鬼马音乐狂想曲》,前者也是灵活运用多种形式,通过“钢琴+”,来推广古典音乐并促进其与其他艺术的融合,比如钢琴六手连弹、钢琴配粤剧、钢琴加流行音乐等,观众还可以上台互动,拉近他们与音乐的距离。在陈伟民的手机里有一段又一段的演出视频,其中一段全场观众和演员一起合唱,“为世界美好多一点,付出所有”,令人动容。为了吸引更多观众,陈伟民选择合作的团体几乎全都是年轻人,“老一辈人的想法传统、保守一些,我的想法鬼马一些、新一些”。他强调,有趣、好看,观众才会来看,生命有限,吸引、影响这些观众喜欢上古典音乐,观众再影响下一代,才能走得久远。
陈伟民在蔡高中学教音乐,澳门有很多私立学校,各自课程设置不同,艺术教育以前集中在初中三年级以下,现在高中也有艺术方面的课程,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接触艺术,有的学校发展乐器培训,或者集中在管乐,或者集中在弦乐。蔡高中学有很多音乐活动,有管乐和弦乐教育,并且不收学生费用。陈伟民说,这是因为区里有很多学生来自于单亲、低收入家庭,他们以前没有想过接触音乐。“我小时候也没有机会接触音乐,是在学校学到的,我想帮助他们,通过音乐影响下一代,经过几年训练不是要让他们成为音乐家,而是让他们也能早一点感受音乐之美,对心灵也是一种洗礼。”他说。
澳门钢琴协会非常注重和内地的交流。在记者采访前不久,他们刚刚在敦煌参加完“琴系中华”澳门青年钢琴家甘肃交流音乐会的演出。这次经历让陈伟民印象深刻,“敦煌不那么容易去,又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重地,通过演出希望澳门年轻的钢琴家和琴童们感受到佛教历史文化,同时也促进两地艺术的交流”。甘肃人对澳门人很友好,琴童们素质很高,令他们惊讶:“哇,为什么他们弹西方音乐比我们更厉害!”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在陈伟民看来,澳门虽然是第一个把钢琴引进中国的城市,但是现在已经落后了,以前觉得澳门音乐好,现在看到内地年轻的钢琴家技术非常高超,在音乐风格的把握上也达到了不可想象的程度。所以澳门钢琴协会也一直在组织年轻钢琴家和琴童多到内地交流。“不能停留在‘大香港’‘大澳门’主义,不想让他们做井底之蛙,闭着眼睛以为自己弹得有多好,让琴童们去看一看,感受国家的历史文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哇,好伟大’,感受到自身的渺小。”陈伟民说。
陈伟民还参加了“传承与创新:2016中国文联澳门艺术人才访学交流团”(澳门一期)研修,他直言这对他影响很大,改变了他的眼光和看法。“2018年,我想停一停。”陈伟民说,他去内地看,不只是看音乐,也看戏曲,看中华传统文化,参加完文联的学习回来之后就一直在想,怎样把钢琴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做得更加有内涵。“以前觉得音乐教育很重要,想尽各种方法与流行音乐结合等等,想让更多人来听古典音乐,觉得开心就好,做一些轻松搞笑的演唱会、音乐剧;慢慢觉得只听音乐是不够的,将音乐融入社会,搞笑风格带出一些社会问题;现在想抛开之前的一些东西,跳出自己的框框,试试不同方面的东西”。陈伟民的“钢琴+”,依旧在路上,有着无限的可能。
(新闻来源:中国艺术报)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