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钢琴网首页 > 新闻 > “ 替换教学法” 的发展历程

“ 替换教学法” 的发展历程

    1982年11月,武汉音乐学院的陈凯华等7名教师到汉口的“武汉星星智力开发公司”举办“音乐培训班”,教小孩音乐基本知识“视唱练耳”,教学资料借鉴了音乐院校的专业教材,在黑板上书写是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在教学期间,产生了改变教学方式的懵懂想法。于是,陈凯华老师开始自编“儿童音乐视唱练耳”教材,由于专业性太强,经常改动,使用不是很方便。

 

    1983年(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去世的第二年)奥尔夫的夫人在上海举办“奥尔夫教学法学习班”,陈凯华老师参加了学习,课堂里轻松愉跃的气氛,对拓展陈凯华老师的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和建立新的音乐教学理念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可是彻底地改变了陈凯华老师音乐教学生涯。

 

    在“奥尔夫教学法学习班”学习结束后,陈凯华老师尝试把奥尔夫教学法中那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溶进课堂教学中,课堂立刻轻松多了,孩子和家长都积极参入,学生开始发自内心的喜欢来上课,家长很开心。一次陈凯华老师大胆地把课堂搬到操场,孩子们兴奋地随着音乐舞动,拍节奏,这在当时传统音乐教学的大环境下,不被办学主管方所接受,于是陈凯华老师在“武汉星星智力开发公司”的教学被终止了。

 

    1983年下半年,陈凯华老师幼儿音乐教学受到当时武汉市江岸区教委的关注和肯定。随后,区教委帮助筹建了“武汉市苗苗艺术学校”,并将“视唱练耳课”,改名为“少儿音乐舞蹈启蒙课”,陈凯华老师担任校长,和音乐启蒙课老师。一年后根据课程内容改名为“幼儿音乐启蒙课”,为专心教学,同时陈凯华老师辞去校长的职务。在“武汉市苗苗艺术学校”任课期间,中央电视台曾专门对陈凯华老师进行过专访和报道。台湾陈功熊先生听过课后,和陈凯华老师就儿童音乐教育进行了讨论,陈先生关于如何让孩子从学习音乐中得到快乐的很多独特见解,为陈凯华老师以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供了很大帮助。

 

    1992年陈凯华老师主讲的“儿童音乐启蒙”课首次在武汉音乐学院“社会音乐部”(学校专门开展社会艺术培训的机构)开设。人们往往认为音乐学院是学唱歌跳舞弹琴的地方,但仅仅一年,学生人数猛增,陈凯华老师自编的“儿童音乐视唱教材”(较系统正规)在武汉音乐学院社会音乐部印制并采用,这标志着陈凯华老师的儿童音乐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平台。

 

    1996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被邀请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音乐学院”考察和学习。在澳大利亚为期二个月学术交流活动中,举行多次的示范教学和讲座,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好评。同时参加了澳大利亚文化部举办的社会音乐教育的活动,观了著名Scotch Callage,雅玛哈钢琴学校,家庭奥尔夫音乐学校。

 

    1997年开始,武汉音乐学院成为陈凯华老师唯一的教学地方。一次,陈凯华老师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画了五线谱,突然白粉笔没有了,第一线就用红色的粉笔,孩子对以前经常搞不清楚的第1和第5线一下就清楚了,孩子们大声说“红色的是第一线”,就这样一个偶然机会,“彩色五线谱”产生了。陈老师又尝试用动物替代音名、唱名,孩子们很快地攻克了音乐知识中最难的部分——视谱问题。从此陈老师开始只用孩子能够理解的事物去讲解音乐知识,从而行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

 

    2004年,社会艺术培训规模处于鼎盛时期、组建刚2年的武汉音乐学院培训学院(原武汉音乐学院社会音乐部)开展“名师名课名校”建设,对培训学院重点课程—音乐启蒙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该课以陈凯华老师为首,王梅、刘丽莎为主讲),同年申报武汉音乐学院院级科研课题获批(项目编号为:YB0411;课题组除陈凯华老师外,由当时培训学院院长龚润生亲自负责,万东平、李金华、叶芳为课题组成员)。这标志着陈凯华老师的教学法已经由长期个人探索转换到专业院校搭建集体支撑平台的高度。

 

    2005年10月,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培训学院委派陈凯华老师参加了北京“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美国婴幼儿音乐课程师资研究班”,研究了当代儿童音乐教育专家—美国埃德温∙戈登教授的“音乐游戏”等幼儿音乐教学法。

 

    2006年,陈凯华老师主编的《快乐音乐轻松学》由湖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此前课题讨论过程中,陈凯华老师首创的幼儿音乐启蒙教学法首次命名为“替换式教学法”。

 

    2007年,武汉音乐学院培训学院培训部再次对陈凯华老师首创的“替换教学法”运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通过整理培训学院2002年以来“幼儿音乐启蒙”办班记录,同时了解省外的曹海静、王华、潭娟、吴真真、丁玲、彭毅等一批陈凯华老师的原教学助手或学生运用“替换教学法”教学情况,得出的结论是:“替换教学法”理念先进、科学,教学配套投入少,课堂环境要求不高,而孩子们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大,学得快,记得牢,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完善“替换教学法”的理论体系,由武汉音乐学院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原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两校五位同志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成员包括武汉音乐学院的陈凯华、万东平、王梅、刘丽莎,及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邹琳玲),向武汉音乐学院申报了“幼儿音乐启蒙—替换式教学法模式构建研究”院级科研课题。随着该课题的通过,“替换式教学法”开始从少数教师掌握运用进入到向整个幼教领域推广的新时代。

 

    2010年5月11日,《幼儿音乐启蒙—替换式教学法模式构建》课题研讨会在武汉音乐学院附中3号楼一楼举行,会议由武汉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万东平主持,武汉音乐学院的陈凯华老师、王梅老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师范学院的邹琳玲老师、高芳梅老师、汪宇飞老师参加了会议,大家就课题进度情况、实验方案、课题网站内容进行了商讨,并在课题推进计划等议题上达成共识。

 

相关阅读

(新闻来源:环球钢琴网)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下载环球钢琴网APP

    iphone应用下载 Android应用下载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 专注钢琴新闻三十年~

    TA创建的文章